经验告诉我们,赶狗入穷巷是十分危险的。>
所以盛庸开了一个口子给对方钻,但这种专业素质较高的‘放水’,其实多半是在骗人。>
那个容人逃跑的喇叭口两侧,全是火枪兵,黑洞洞的枪口早已瞄准妥当。只要有人往这边跑,必然会被交叉射击打成筛子。>
好在李玄霸不负‘雷公转世’盛名,身上好似包了层铁皮,带着身边的士兵突围,愣是没被打死,负伤在所难免,但至少也活着出来了。>
至于跟他走散的同僚们,那就没这么幸运了,包围圈内壮烈的嘶吼声此起彼伏,但很快就被枪声给压下了。>
此时在包围圈外,还聚集着李玄霸的大批士兵。>
之前由于主帅被围,大家都不知所措,见到‘雷公同志’率着孤零零的几骑跑了回来。他们马上重振旗鼓,听候命令。>
“杀回去,把其他弟兄给救出来!”李玄霸怒不可遏地叫喊着。>
这年头当士兵的也不好混,明明知道主将杀红了眼,再杀回去是不对的,可最终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盛庸站得高看得远,正懊恼火枪兵们不给力,没能将李玄霸打死,这回好了,人家又一次主动送上门来。>
他下令身边的旗手变阵,一时间,非常有节奏感的鼓声大作。>
在一片眼花缭乱的阵法变换之后,李玄霸差不多要哭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又被对方给围上了,这还了得,全军都有崩溃的危险!>
就在李玄霸左突右撞,艰难万分之际。一代名将李孝恭(凌烟阁功臣)带着步兵兄弟们赶到了现场。>
他站在高坡上瞧见主将正与敌人‘奋勇厮杀’,估计由于视力不好加上过于兴奋,误认为优势在自己这方。二话不说就率领自己所部投入了战斗,但当他到达敌军阵前时,才发现自己从一个凑热闹的龙套莫名其妙变成了主角!>
其实也不能怪盛庸太偏心,火枪兵们打骑兵是够呛的,但要说打那些慢吞吞跑来的步兵?那简直就是小孩子玩‘麻雀’(屌),顺手捏来的事。>
第二次突围似乎要比第一次容易得多,李玄霸带着四十余人又一次成功脱离虎口。正疑惑为何没人逮着自己不放,几个步兵小队长策马跑来,传达了一个噩耗——李孝恭李将军,被敌人的火枪打落马,生死未卜。>
按照李玄霸的脾气,他今天是打算学《三国演义》里的赵云,在敌方万军之中搞一场三进三出的戏码。>
不过他身旁的跟随者们可不想干了。死死牵住他的坐骑提醒道:“三爷若是没有好计策,贸然冲回去,结果只会断送更多人的性命!”>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李玄霸也没多少人的性命可断送了。放眼望去,身边不过聚拢了上百号人,是时候服输了。>
“他日我定要复来,拿下张田林的狗头。”>
他不知道盛庸的名字,只能让张田林躺枪。>
士兵们倒是很识实务,一面称是,一面拖拽着李玄霸的坐骑撤退。>
一仗打下来,盛庸军死伤不过千人,打死打残敌军近两千,俘虏四千人,缴获战马三千余匹,铠甲武器无数。>
除了这些实质性的东西,他还很走运的将李孝恭变成了自己的踏脚石。不管对方死得冤不冤,反正被一阵乱枪打死是事实。>
消息一经传出,看鄱阳郡热闹的人们都惊呆了。如果说曹操手下人才辈出,那似乎也多了一点。>
随便拿出个都司来竟然能跟一方豪强叫板?>
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但看着三弟受了那么严重的伤,也不好过多责备。>
询问过敌军的打法和阵型后,李世民召集他的将领们召开了军事会议。>
然而会议上的气氛实在让人压抑,这些将领们个个身经百战,他们都能通过描绘的步兵方阵想象出当时的战斗画面,得出的结论几乎一致——要想打败对手很难。>
一个无名小将竟厉害如斯,那干掉吕布的张田林又该厉害成什么样子?想到这个层面上,大家就更觉得前路茫茫。这些原先张口就是横扫扬州,要把战神名号抢过来的武将都变成了哑巴。>
面对着这让人难以忍受的沉默,李世民终于发言了,他面带笑容,用轻松的口气说到:“三弟(李玄霸)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的时机把握不准。步兵方阵虽然防御力不俗,但两军对垒时,我军机动性更强,只要不让对手有机会布阵,或者伺机找到敌军的空隙,奋勇作战,一定能够击败敌人!”>
将领们听到这里才稍微提起了精神,李世民趁热打铁,拔出手中宝剑,大声喝道:“昔日我等以三千甲士冲破窦建德十数万大军,现如今对方不过就是一群东拼西凑的杂牌部队,又有何惧?两军交阵,勇者必胜!”>
他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用自信的眼光看着每一个人,他相信自己一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