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鄱阳郡第一个县城后,除了得到数目可观的军粮以及装备,部队人数也得到了扩编。>
在刚打下来的地方招兵入伍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自然可以迅速扩大部队,但同时也难免会将敌方细作或别有用心的人拉进自己队伍。>
为此,陈良冒着发际线再度往头顶推进的风险,殚精竭虑,想出了一个‘保甲制度’。>
所谓‘保甲’,就是以二十户为一单位,参军的人互相作保,在分得军田后,不能有一人叛变或逃跑。否则二十户人家所分到的军田,全数罚没。>
那就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新兵们的忠诚度,一个人或几个人想作乱?没门,还有另外十七八个想过安生日子的弟兄不答应。>
至于分给他们的军田哪里来?>
县城里的贵族以及地主都以‘投降不及时’为罪名,净身赶出城。不服的吊起来打,打完了再放。总之就是一个没杀,包括前任城主在内都被赶了出去。>
到时候这帮人若是想再回来作威作福可就难咯。分得田地的新兵们不管是身还是心,都已跟张田林绑到了一起。>
用别人的东西来奖赏别人,张田林向来很大方。他打出的旗号是‘曹公来了,田地就有了;曹公来了,面包就有了;曹公来了,牛奶也会有的。’>
虽然很多人不知道‘面包’是个啥玩意儿,但听着还是很振奋人心。>
部队一下子从两万五千人,扩编到了三万六千人。>
事情传到曹操耳朵里,连连指责张田林做人不懂得低调,不过那句被拿来当口号的打油诗写的不错,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欣赏性,还特地叫来史官记录,以警示众属下:‘别光顾着打仗,偶尔也该提高一下文学素养嘛,是吧?’>
当然,幸福往往是建立在痛苦上的。几家人高兴了,难免会让另外几家人很痛苦。>
贾诩就是不高兴的人之一。那些县城里的骨干们被放了出来,一个没死,意味着他手上的人质就成了烫手山芋。养着吧,浪费粮食;放了吧,人家还不愿意走了,难道还有谁心甘情愿出去喝西北风不成?>
除此之外,吕布的死也是他懊恼的源头之一,其所造成的余波犹在,且迟迟没有散去的意思。>
长地界早已进入了面和心不和的局面。贾诩也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派倾向自己的军队去驰援鄱阳郡?很可能长撑不过第二天就会哗变;不派兵增援?那就只能看着张田林一步步蚕食鄱阳郡全境,并慢慢坐大。>
世界上最恶心人的事,莫过于身上发痒,可偏偏就是挠不到。>
好在,几个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夜晚过后,一封密信及时传到了他手中。那个早先埋设下去的大计划,终于获得了成功。>
读完信的贾诩一个劲叹息,“主公啊主公(吕布),让你不要恋战,保住性命便是大胜。你就是听不进去,这才招来眼下之大祸。好在,咱们的计划最终还是成了。”>
他成不成除了他自己,没有别人知道。反而是张田林一口接一口的把鄱阳郡吞下去,大家倒看得真切。>
第二个城只用了十天,里面的士兵们就率先动手把将领给绑了。大家嚷嚷着要换老板,这也怪不得人,谁让对方(张田林)出手阔绰,动不动就分地分田呢?>
第三个城情况更惨烈了,张田林的部队还忙着在第二个县城搞收编,他们就自个先打起来了,降表也是一封接着一封。>
眼瞅着形势一片大好,张田林正和几个将领商议,要如何将攻打下来的县城作为据点,串联起来并形成一条稳定的补给线。>
王猛带着几个侍卫赶到了大营。>
梅雨季节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雨点淅淅沥沥下不完。>
看着不发一语的侍卫长自顾自坐到会议桌旁的位置上,擦拭起湿漉漉的头发来。张田林心中冷不防涌上一股沉闷的感觉,莫名其妙的问道,“外面又下雨了?”>
王猛点了点头,随后扔开士兵递给他的毛巾,双手捂着脸道:“嗯,都司让我带句话给你。他说,浮华是非都已成过眼云烟,但愿你能和他一样做到余生无悔。”>
“都司他……”>
“嗯,他走了。”>
没有死在轰轰烈烈的战场上,也没有死在尔虞我诈的权谋中,一代名仕,被誉为曹操旗下第一谋臣的郭嘉,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躺在病榻上过世了。>
乱世儿女生如浮萍,浮浮沉沉随波逐流,哪怕名满天下也免不了染上一身尘灰。>
十几天后,郭嘉接班人的位置定下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曹操将扬州北部的势力一分为二,一口气任命了两位都司。>
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徐晃,负责镇守陵,主要任务是攻下会稽郡,稳定扬州东南部局势,确保秋收时节,‘天下粮仓’能尽快发挥作用,向徐州供应粮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