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目前比较科学的说法,以后就不好说了,你看冥王星之前还好端端的是颗行星,一下子又成矮行星了。既没招谁,也没惹谁,它上哪说理去?还不是地球人闲得蛋疼给闹的。>
总之一句话,就目前的科学说法:一个正常人,假如三天不喝水或者七天不进食的话,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也就是说,断水比断粮来得可怕。>
古代老百姓当然不讲究这些,但至少也明白:没水就做不了饭,光吃米和麦子是很难消化的。>
所以水攻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断人家水源。>
当然很多说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却难。>
水源除了地表上面的河道,还有地底下的水脉。牛人之所以牛,在于精专。>
最近一些日子,张田林在部队里组织了一个特殊的部门,叫‘天工营’。里面都是些特殊行业里的佼佼者,组成人员如下。>
有经验老道的铁匠、金匠、木匠、打井工、炼金术士。>
看到炼金术士很多人会奇怪,这帮人是干嘛的。其实他们最早的身份是道士,专门替皇帝或一些达官显贵炼药,炼长生不死的药。>
结果显而易见,没能炼出来,倒是把火药给创造出来了。>
最早用于实战的火药名为黑火药,主要成分是硝石、硫磺、木炭。>
而这三种成分中,硫磺和木炭比较易得,硝石就大有讲究了!可以是矿产,但很多都是通过人工从‘粪土’里面提炼出来的。>
古时候的人们发现:猪圈、马厩、茅房附近的土堆,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泥土的表面通常会出现皮壳状或盐花状的白色地霜,这便是硝酸钾,一种盐类。>
炼金术士就是将这种含硝的‘粪土’,置于桶内,加水浸泡。经过滤后,将滤液熬煮或晒干,就得到硝石结晶。>
张田林对化学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不仅找来炼金术士教士兵们提炼硝石,更精确了黑火药的配方,使之威力更大。同时又把火药从粉状改成块状,大大增加了火绳枪的填充速度以及延长火药的保存时间。>
趁着打井工们在绘制水脉图,挖深井截水脉。张田林所辖军队的第一次武器改革也正式开始。>
最先着手整顿的,自然是标志着新世代战斗形式的火枪营。>
火绳枪改燧发枪这种点子其实早有先人尝试,明代就曾出现过‘电掣铳’的设计图纸。但由于燧石的点火率一直不高,弹簧的制作工艺也不佳,最终胎死腹中,没有大规模装备。>
但这些玩意儿对一个当代的理科生来说,根本不叫事。>
张田林亲自指导铁匠用模型制作弹簧,并用同样的倒模方式,为枪管增加‘膛线’。虽说此类膛线没有经过严谨的力学计算,但与之前的鸟铳比,射击精确度与杀伤力都有了长足的提升。>
金匠的任务自然是用弹簧制造出燧发枪的点火机关,张田林也适当性的给出了建议,就是将撞击燧石改成管内置‘钉’字形,从而使点火率基本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第一批、十把燧发枪出炉,新任火枪营指挥使的盛庸经过一一验收后,笑得合不拢嘴。他从没想到过鸟铳操作起来竟可以变得如此简单方便。如果用之前的火绳枪发射一枚铅弹来计算,那么这种新式的燧发枪起码可以打出去三发铅弹。>
除此之外,这种枪的命中率也非常高,以盛庸的火枪使用熟练度来作参考,几乎可以做到发发命中百步左右的靶子。>
其实这些小小的改进和张田林所知道的自动步枪比起来仍差得远。但真想在那个年头造自动步枪的话,完全只是做梦。>
一种规制的武器诞生,其仰仗的是整个时代所具备的工业体系完善程度。>
一颗小小的子弹,想要批量生产,就必须由很多不同工序的工业生产单位来完成。从采矿、炼铜、炼铁、打磨抛光、金属表面钝化磷化、压型、清洗、填充、组装等等。>
随便拿出一样来就会牵扯出许多配套设施,所以即便是当代现实世界,无法造子弹的国家仍然非常多。>
原因并不是大家不懂得造子弹的原理,而是一枚小小的子弹,代表着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完善程度。>
张田林脑子是清醒的——全人类如此多的人口,靠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穷尽毕生心血才能造就的文明或科技进步,不是仅凭一个先知先觉的人,花上几十年光阴,就能进行赶超的。>
说回眼下。枪有了,水脉也截断了,接下来张田林又想出了一个损招,用投石车进行火攻。>
美其名曰水火并济,啥意思呢,城内失火自然要用水来救。等到城里的人发现井水和池水打干后,水位没再涨起来时……一切都晚了。>
将近一个月时间,不费一兵一卒,一座城池就开门投降了。>
当消息从前线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