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个哲普。
哲普这个词是本人发明的,意思是用通俗的形式来写个世界哲史话,让没过哲的人也可以看得懂。
介于本人的笔一般,这个通俗的形式,其实就是网络爽。为了爽可能情节会比较拖沓,各段哲内容距离比较远。那种艺术性比较高的阳春白雪,本人没有这个水平,网络的读者估计也不爱看。
这个想法由来已久。
记得小时候,一方面脑子还没有开发到位,另一方面属于被监护对象。很多事情被家严令禁止,很多规矩被家提出遵守,都是自然而然的去执行,并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比如偷窥女厕所要挨打,这一条就蛮有意思。说起来那里毛都没有出来的小盆友,真的会觉得偷窥女厕所很有快感吗?挨了打只是知道这个不能做,既没有怀疑也不敢抱怨,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上以后,脑子里渐渐装了点东西,这怀疑的思维就不时会冒出来。特别是上了中,很多东西难免就要先质疑一下,希望老师们可以给个合理的解释。于是乎,老师们喜欢引经据典,用伟人的话来敲打敲打我等问题少年。
比如问为什么要好好习?老师曰:庄子说了,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又曰:爱迪生说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又比如问为什么要团结友爱?老师曰:庄子说了,相濡以沫。
我等问题少年得闻先贤圣言,还不是只有纳头便拜的份,诚惶诚恐唯唯诺诺。
后来上大了,读的书更多,才发现原来中老师们是忽悠我的。
原来庄子曰的是:既然知也无涯,那么累有毛病啊。与其相濡以沫,不如各玩各的去谁都别搭理谁。
原来爱迪生曰的是: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才能真的牛起来,前面的百分之九十九勤奋都是个屁。
这问题少年就变成问题青年啦,提问题的对象也从中老师变成了大教授。
可悲的是,虽然问题青年的书越读越多,问题越来越有深度,但人家大教授是过哲的,依然逃不掉被说得晕头转向的命。
问题青年提问:这赞歌里面,上一首歌词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下一首歌词又曰他是我们的大救星。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大教授回答:这叫做辩证法。
问题青年直接四肢无力口吐白沫。
问题青年提问:那些个以前天天号召抵制美帝掠夺的和老师们,怎么一有机会就去当美国人啦,然后还用个外籍华人的身份回国大捞特捞?
大教授回答:存在即合理。
问题青年再次直接四肢无力口吐白沫。
然后,问题青年就毕业走进社会啦。在社会上混了不知道多久,混掉了那份单纯,已经不算年轻,可惜问题依然不少,只好算个问题男人。
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时候的问题往往不是自己主动提出来,而是被动接收。
促销员说:懂得花钱的才懂得赚钱,你晓得不?
问题男人知道,他是想把那贵得要死的鸡肋商品卖给我,但这个话我真不晓得对不对。
老板说:爱拼才会赢,你晓得不?
问题男人知道,他是想我们干得比牛欢,但这个话我真不晓得对不对。
老板娘说:吃亏是福,你晓得不?
问题男人知道,她是想我们要得比狗少,但这个话我真不晓得对不对。
和尚说:拜佛主往生极乐,你晓得不?
问题男人知道,他是想我花钱让他潇洒,但这个话我真不晓得对不对。
牧师说:信主得永生,你晓得不?
问题男人知道,他是在搞化侵略挖中国人的根,但这个话我真不晓得对不对。
那么多问题,问题男人都可以看清对方的嘴脸,可是却看不清那些道理本身。
于是问题男人想好好读一下正宗的哲书,不是为了不被忽悠,而是为了真的看清那些道理。
然后,问题男人被那几本专业哲书恶心得三月不知肉味完全看不懂。
东方人写的,那真是天马行空。言简意赅惜字如金自不必说,还思维跳来跳去,东拉西扯。这没有点“顿悟”的本事,恐怕还真是只能瞎猜作者的本意。
西方人写的,严谨倒是严谨了,无奈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专业词汇。这边是“在场性”,那边是“物自体”,左一个“唯名共相”,右一个“自由意志”。乖乖得不得了,这让没专业基础的问题男人情何以堪?
没办法,问题男人想找个类似科普一样的哲,至少这样的书通俗能够看得懂。有人给推荐了大名鼎鼎的《苏菲的世界》。问题男人以前以为苏菲只是某种男人用不到东西的品牌,没想到还是个哲史。
然而,更可悲的事情发生了。问题男人居然没有看完这本书,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这个书通俗倒是通俗,但是作者完全是在为了说哲而说哲。刨去大段大段的哲解释,讲故事的部分只剩不到十分之一的字,这让整个故事完全是支离破碎,读得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