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要造逆?还是跟人家说自己和刘备有造反之心?
听荀彧一说,崔博倒是觉得此法当真是不适合太平年间…且再商定之,再论后面切不切吧!
荀彧说话就是一波三折,这不,又拐了个弯——“不过,此法适用于边地!”
崔博闻言眼前一亮,无论是西凉抑或是幽、并,都时常会与异族交战,胡人寇边,抢的可不就是生存物资嘛。边郡本就穷苦…若行此法,既能充实府库,又有能抵御外敌之卒,要知道…向来边郡之人尚武之气最浓。
崔博和荀彧在辩证中求最优之法,双方都可谓是收获良多。
相谈甚欢,甚至都忘却了严冬之寒…
忽然舆车外传来一阵歌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从…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其声猖狂、似一轻狂侠客,其词悲凉、如那杜鹃啼血…
这歌…崔博听过,此《妇病行》也…
真不正是崔博所说的冻馁之苦么?一篇《妇病行》道出了汉代最底层人民的疾苦…
妇人有疾,却无钱延医,在抵御病魔的最后一刻,唤丈夫交代后事,话还未说,泣涕先下,她要死了,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孩子;孩子的母亲死了,父亲又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像他的母亲一样死去啊!
崔博听来莫名的心酸,他叫停了驭者,亲下车,但见侧方有一衣衫褴褛的男子,一手提着剑,一手拿着水囊,正踉跄的走在道上,一步三摇…
一个人拿着剑…放声高歌?
这景象在寒冬腊月看起来本该是很违和的,但是崔博愣是看着很正常。
他心中大奇,说不上是怜悯之心,只是很好奇,他下车奔赴那人的方向,却遭到了侍卫的阻拦——“崔郎贵重之躯,那人身上又兵刃…”
崔博无奈,只得带上侍卫,网那人旁边凑了过去…
还未走近就听到那人说道——
“你是来抓我的、吗?”那人声音有点恍惚,就像是喝醉了酒。
抓他?崔博皱了皱眉…
这人提着剑…怕不是杀人亡命天涯了吧!
呃…崔博正要反驳,却见那人动了,他提剑杀了上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