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赶大集(1/2)

有声小说,笔趣阁25在线收听!
凌晨四点左右,上河村寨子里陆陆续续亮起灯光。

今天是镇上半月一次的大集。

高卿禾还在睡梦中时,家里人已经起来收拾准备。

所有晾干的红薯粉条全部分成十斤一把,用布条系好,装进洗干净的化肥编织袋里。

黄英去年种了两分红薯地,秋收得了一千多斤红薯。

把零头留下自家吃,一千斤红薯做成红薯淀粉。

从年前忙到现在两个多月,晒了210斤红薯粉条。

干粉条体积大,塞了四只编织袋才全部装下。

高卿苗兴致勃勃要担一担,肩膀不会用劲,刚挑起来就嘶嘶吸气。

黄英指点他,调整了一会儿,勉强能担着走。

至于黄英,十八岁那年她就敢跟郑家两个继兄弟去工地上帮人挑砖头偷偷赚零花。

一百斤的担子对她来说轻轻松松。

田老太攒了一筐土鸡蛋,一共四十个。

各个都用干毛巾擦拭干净,小小一颗一手可握,看起来圆咕隆咚。

东西收拾好放在院里,等把早饭做好,家里人才叫高卿禾起床。

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完简便的红薯米粥就出发。

高崇义虽然不下地,但住在乡下这么多年,早就变成半个农村人。

担子他担得比儿子好,父子俩一人负责一担红薯走在前。

黄英提着鸡蛋走在后面,顺手帮丈夫儿子扶一把,省得两人不小心弄坏了她的红薯粉条。

高卿禾便挽着奶奶,睡眼朦胧的跟在后面走。

等到了村口,才发现她们一家来得算晚的了。

早上进城班车就一辆,遇到集市会在镇上拐一道。

为了赶大集,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出动,早晨这趟班车不一定能坐上。

这也是村民们天不亮就起来准备的原因。

要是挤不上班车,走路过去一个小时才能到镇上。

没带货的村民们已经先结伴走了。

留下来的都是向高卿禾家这样,带了东西准备到镇上卖的。

村里人种红薯的多,往年做红薯粉条是惯例。

不过大家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大部分都直接把红薯卖掉。

只少数几个勤快的,或是家里实在穷得厉害的,才有耐心把红薯做成粉条。

高卿禾打个哈欠,看着村子四面雾蒙蒙的山,有种恍若梦中的感觉。

等车的队伍里突然发出一阵骚动。

大家热情的喊着同一个名字“周书记”。

懒懒靠在奶奶肩头的高卿禾偏头看去。

是周正华和他大哥大嫂。

哥嫂一人担了沉甸甸的一担红薯粉条,周正华空手走在两人身前,特意来送哥嫂一趟。

村民们热情跟他打招呼,周正华也都有回应,并拜托大家伙帮忙照顾照顾大嫂。

交代完,他就走了。

离开前往高卿禾这边看了一眼。

就见高卿禾脑袋一耷拉,直接埋奶奶肩上。

一把扎得松散凌乱的辫子垂在脑后,因主人的动作甩到胸前来,挡住了大半张脸。

只能看到调皮碎发下,一片粉白的脸颊。

周正华觉得自己应该是得精神病了,才会觉得她像只慵懒粘人的白猫,嘴角三根长猫毛,搔得人心发痒。

一大早起来送哥嫂,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就是想看看她是不是也在。

可真见到人,他又不想让她知道他是为了看她一眼。

于是,违背自己的真实心意,转身大步离开。

害得村民们一个个用好奇的眼神看周大嫂。

前几天还特意站在石桥这等高家姑娘回来。

今天就视而不见,连招呼都不打一声了?

周大嫂摇摇头,让大家伙别瞎猜,没影的事。

直到拥挤的班车迟迟到来,村民们这才收回八卦的心。

高崇义把家人全部送上车,大声叮嘱高卿苗。

“照顾好奶奶和姐姐,下车记得检查别忘记东西!”

高卿苗被挤得人只能侧身站,努力大声应:“知道啦!”

今天是学校开学的日子,高崇义不能跟着一起赶集。

他看着大巴走远,这才掉头往学校那边去。

一路拥挤二十多分钟,镇上到了。

才早上七点多钟,但镇上沿街店铺都已经开门。

卖早餐的摊子也支了起来,客人一波波进店,老板忙得不可开交。

镇子就一条长街,赶集的村民们都在这条街上聚集。

有卖菜、卖药的,还有卖衣服和各种农具、铝制锅碗瓢盆的。

最引人注意的是从县里开着皮卡和面包车过来的商贩。

车子就是他们的摊位,一筐筐时兴的零食饼干糖果,还有时装球鞋。

从小到老的需求,都能照顾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