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儒是这样的,孔夫子收徒要有教无类,要因材施教,而贱儒要考虑束脩多寡,还要考虑弟子门楣等等,考虑的就多了。
在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旨建立辽东都司儒学堂的时候,贱儒们大叫着边民不可教化,不必设学,兴教化之功,这是多大的功德啊,但是贱儒们就是要阻拦。
因为一旦设学,就要委派教习前往教书,而教习只能从国子监里遴选。
贱儒真的是儒生吗?他们信奉的至圣先师所言的有教无类,被贱儒们忘的一干二净。
这种道德退化,在朝堂上表现的也很明显,海瑞这样的骨鲠正臣,道德楷模,在肃贪的过程中,也难以保全自己,这个叫黄淳的顺天府推官死在了都察院,风力舆论直接将草菅人命、海阎王的帽子,扣在了海瑞的头上。
在朝廷臣中,就属海瑞危险,万历元年回京入都察院为右都御史,万历三年起,这把神剑开始肃贪,历时九年,海瑞一共查贪蠹官员高达1800余名,每年都要拉一长串的清单,整个都察院的御史们忙的堪比磨坊里的驴。
如此高强力度的反腐抓贪,带来的就是海瑞得罪了整个官僚阶级,包括他所带领的都察院,而他又不像张居正、王崇古那般有无数的门下,所以但凡是有点风吹草动,海瑞就会陷入窘迫之中。
隆庆三年,海瑞被迫升官致仕,因为拿他没办法只能给他升官,让他赋闲逼他离开朝堂。
朱翊钧仍然需要这把神剑,大明也需要这把神剑。
一个黄淳就想和海瑞兑子?想的美!
朱翊钧下旨缇帅亲自查办此案,就是将肃贪变成肃反,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万历十二年九月初一,顺天府十分的热闹,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同样也是边方贸易最热闹的两个月,金九银十,商队从西直门排到了昌平的龙虎台,龙虎台已经接近居庸关了,自从京宣驰道竣工之后,这条商路就爆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无数的货物在这条驰道上奔驰。
即便是再罔顾事实的贱儒,也说不出,驰道修的那么宽有什么用这种话了,因为商队的规模,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条驰道的终点,卢沟桥抽分局,已经进行了四次的扩建,由原来一个抽分局,变成了曲星君座下开运灵蝶,恭祝柏冰柏公子鹏程万里!”一个差役,手里拿着一个锣,到了柏家门前,敲起了锣,这就是在讨赏,只有主家给了赏钱,差役才会把顺天府的文书,递给主家。
其实不给也没关系,拿着自己的户票去衙门,也会确认身份。
“好好好!有赏有赏。”柏耕升一早就焦急等在了门前,一看到差役报喜,立刻把准备好的三十个铜板递了过去,笑着说道:“差爷辛苦,拿去喝茶。”
“不敢当不敢当,二月初三拜文昌,家里出个状元郎呐!”差役拿到了赏钱又说了句吉利话,就奔着下家去了。
刘七娘正好看到了这一幕,满脸的笑容,今年匠人官舍的秀才格外的多。
刘七娘笑着笑着,眉头紧皱了起来,因为她发现了一件怪事,那就是柏耕升的儿子柏冰,没有出门,按理说这么重要的日子,柏冰应该比他爹更急,但柏冰没有出现,而且柏耕升在差役走后,立刻紧闭了大门,连提着猪大肠来报喜的邻居们,也是看着大门紧闭的柏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官舍的匠人院子没多大,正堂一共三间,院子也就能种下颗树,柏冰有弟弟两个,妹妹一个,三个孩子挤在一间屋里,而父母住在另外一间,正厅挂着一个个篮子,里面是食物,之所以要挂着主要是为了防老鼠和虫蚁。
柏冰就坐在院子里的桃树下,他对亲爹拿来的文书,不理不睬,看着院墙在生闷气。
“儿呀,你中了秀才怎么丧着一个脸呢!”柏耕升收起了文书,眉头都拧成了一个疙瘩。
“我都看见了,你把家里的钱,都拿去了黄伯伯家里,我这秀才,就是这么来的,别以为我不知道!”柏冰头也不转,闷声闷气的说道。
柏冰口中的黄伯伯,就是柏耕升的同乡,顺天府推官黄淳,就是那个在都察院撞柱而亡的黄淳。
“胡说什么!”柏耕升面色剧变,厉声说道:“我就是去你黄伯伯家里问候一下,朝廷的鹰犬爪牙,正在四处寻找线索,你胡说。”
柏冰本来就在偷看,一看缇骑千户叫他,立刻打开了房门走了出来,看起了石桌上的公文。
“诈骗?”柏冰看到了公文,发现这件事和自己想的完全不同,朝廷似乎有不同的定性。
“黄淳压根就没有能力干涉科举,哪怕是院试,那也是翰林院、国子监、贡院、提学的权责范围,而黄淳以自己能够干涉科举为由,向包括你父亲在内的一百七十二人索贿超过3万银。”陈末解释了下为何是诈骗,而不是受贿。
这个黄淳一个推官,他没有那个本事去干涉院试,就是趁着院试,大发横财,模棱两可的给出一些承诺,若是像柏冰这样争气,考中了那自然是你好我好,若是考不中,就收为弟子,这行贿的钱就成了束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