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少人眼馋,但却并没有人询问金声振有没有出手意向,因为都觉得他不会出手。>
事实也是如此。>
章成锦和金声振的这两件东西,搞得时间很长,吐纳也很多,完事儿之后不少人都有点儿精力不济的感觉。>
宁元祺便笑道,“两位老爷子带的东西,既提神,也费神。我看哪,咱们接下来不妨自由一些,愿意小范围交流就小范围交流,愿意让大家观摩,那就主动到中间宣扬一下,如何?”>
众口赞同。>
既然参加这样的交流会,每个人都是带了东西的,不过现在确实也都想舒缓一下。>
同时,有的人带东西来,要不要公开集中展示在两可之间。三三两两的小范围的交流,也是交流。>
于是,接下来就进入了“过渡期”,有人坐在桌边交流,也有人也起身和相熟的人站作一处交流。>
吴夺这桌的四个人,一时都没离开桌子。>
“陈叔,您知道宁叔今天带了什么好东西啊?”罗宇泽看向陈永钧,“他是不是想放到最后?”>
“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陈永钧笑道,“不过,我今天带了件小玩意儿,不打算集中展示了,你要不要看看?”>
“好啊!”罗宇泽眉头一挑,“关键是出么?”>
“你小子!”陈永钧不置可否,就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锦盒,也就是火柴盒那么大。>
“这么小?”罗宇泽不由一愣。>
“里面的东西更小,还看不看了?”>
“陈叔您就别拿捏我了,胡总和吴夺也都等着看呢!”>
陈永钧从锦盒里拿出来的,是一件玉器。>
确实很小,高度应该不到三厘米,宽度也就一厘米多,厚度还不到一厘米。整体算是一个比较扁的长方体;当然,它是被雕刻出具体形制的,并不是就一个长方体玉块。>
“司南佩?!”罗宇泽一脸惊喜,忙不迭伸手。>
司南佩,是汉代很盛行的一种玉器形制。>
罗宇泽开始上手细瞧这件司南佩。其整体可以分为三部分,顶部是一个小勺,也就是“司南勺”;中间部分,也是占比最大的部分,是“工”字的形状;而底部,则像是司南的圆形底盘。>
白玉,整体光素无纹饰;只在小勺的柄处,打了一个横穿的孔,这是用来穿系佩戴的。>
司南佩在汉代盛行,主要是作为辟邪的玉佩饰。>
司南相当于大号指南针,上面司南勺的定向,始终是南方。>
华夏自古以来有尊南的传统,比如说南北,没有说北南的;华夏的“指南针”叫司南,其实西方人的“指南针”是指北的,人家应该叫指北针,可是进入华夏,还是要给它拧过来,得叫指南针。>
所以,司南佩能作为辟邪玉佩饰,也因为司南代表了“正”。>
而且,汉代占卜风行,司南除了定向,还可以用来占卜。主要是在底盘上刻画图案,比如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之类的,配合勺的运动轨迹做出预测。>
司南佩为什么在中间要加一个“工”字形呢,这是从玉琮上来的,更加提升了司南佩的辟邪意义。>
另外,因为不带任何刻字和纹饰,所以司南佩在材质要求上,也往往是玉石。玉本身也有辟邪之效。>
司南佩在西汉开始流行,东汉达到鼎盛。汉亡之后,逐渐衰微。>
宋代、明代、清代,仿制汉代司南佩的玉器都不少,宋代是做得最像的,明代往往工艺偏粗,清代则是器型偏大,不似汉代司南佩小巧。至于现代,那就不用说了,啥时期的玉器现代都能找到仿品。>
罗宇泽拿着这件司南佩鉴赏,吴夺也就在一边跟着看了看。>
这件司南佩材质很好,肯定是和田白玉,这一点吴夺的眼力足以判定。>
同时,从大小、工艺还有特殊的玻璃高光来看,这应该就是汉代的东西,而非后世所仿。>
所以,这件司南佩,可以说是开门的。>
“来,你也帮帮我,来个一槌定音!”罗宇泽看完之后,笑嘻嘻对吴夺说道。>
陈永钧不由和胡允德相视一笑。>
吴夺上手之后,没什么悬念,的确是东汉的和田白玉司南佩,“陈总拿来的东西,哪会有什么问题?”吴夺放下之后说道。>
胡允德就手也拿了起来,微微摩挲两下,“开门的东西,小精品一件。”>
罗宇泽搓了搓手,“陈叔,能割爱否?”>
“那得看你出什么价儿了?”陈永钧故作严肃,“你小子别想从我这儿讨便宜!”>
“来来来,咱俩拉拉手!”罗宇泽说着就脱下了外套。>
他说的“拉拉手”,可不是握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