瓘与乐广则在卫玠提出此事后,秒懂了卫玠的意思。>
【萝卜加大棒里的萝卜。】>
“正解。”卫玠打算利用帮助和清回朝,在他的小团体里树立属于他的威信。>
有个能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例子摆在眼前,远胜过无数空头支票一样的口头承诺,不是吗?和清也会出席卫玠这次的宴会,只要在宴会之前他能帮和清搞定职位的问题,和清就会成为卫玠口碑上的“自来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主要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卫玠的二姨母还要靠和清奉养呢。>
“所以,你需要我帮你的‘朋友’们都找到适合他们的官职?”卫瓘皱眉,在流行举荐的九品中正制的年代里,不要说他和乐广了,只卫恒就可以轻松的让卫玠得偿所愿。这真的是小事一桩,但是……代价听起来好像有点大啊,就只是为了一个学校?>
“不,只需要安排正廉的就可以。”和清是吊在所有人眼前的胡萝卜,如果让人直接吃到胡萝卜,那就没人干活了,“我不会对他们承诺任何事。只是把条件摆出来给他们看,正廉送两个家里适龄的孩子与我一起去读太学,然后正廉就得到了本应该属于他的中书郎的位置。别人会怎么联想,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卫老爷子也回过了味。>
汉朝时,对洛阳太学的博士有这样一条规定,仕途上,可经博士入朝为官。如果是中央的官员,初时可任尚书、谏议大夫等清贵职位,日后甚至可累迁公卿;如果是愿意调任地方官,博士甚至可以直接可以担任刺史、太守等要职。东汉时,就有很多由博士升迁而来、后身居高位的官员。>
让卫玠身边的那些人当博士、祭酒(主讲师,博士之长),就是给了他们一个希望,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日后肯定能大有发展。至于能不能真的发展起来,那就端看个人的办事能力了。>
卫瓘不是个迂腐的人,若卫玠身边的人有真材实料的才华,他也不介意举荐一二。>
这样一来,也算是两全其美。>
“哦,还有一件事需要您或者老师帮忙。我听说在东汉的时候,为了验证博士、祭酒的学识,经常会由当今圣上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者博士与名士之间的辩论讨教。”>
这个是拓跋六修告诉卫玠的,光武帝刘秀,就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汉章帝刘炟则请诸儒于汉宫白虎观前,以问难的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汉章帝裁决优异,连月乃罢。(引自度娘。)>
“你希望我说动圣上也这么做。”卫瓘一点就透。>
卫玠讨好的笑着点了点头:“阿翁就是阿翁,一猜就知道我要干什么。虽然我不能给他们真正的高官厚禄,但总不能真的让他们连希望都看不见吧?哪怕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三个月能见一次皇帝呢,在诸臣面前露回脸,对他们都会成为极大的诱惑。”>
简单点来说,卫玠还是打算空手套白狼,只不过他把晋武帝给豁出去了。>
如果晋武帝真的看中了谁的学识,也算是好事一桩。>
卫瓘和乐广也觉得这是个一举数得的好主意,既满足了卫玠的需求,也足以体现出晋武帝对太学的重视,还能丰富一下为国选官的形式,卫瓘真的是觉得九品中正制不是长久之计,世家早晚会膨胀至死。>
但即便如此,卫瓘和乐广也不敢对卫玠保证,这个提议一定会成功。因为晋武帝的身体真的是……经不起任何一丁点的折腾了。最近一段时间,江疾医甚至就住在偏殿,方便随时传唤。>
于是,卫瓘和乐广在不同的时间,不约而同的告诫卫玠,最好准备一个后备方案。>
卫玠当然有后备方案——他的小伙伴儿太子司马衷。>
只是司马衷有点智商不够,卫玠很怕这么多年对太子的苦心经营,因为这种事而毁于一旦。>
司马衷的庶长子广陵王司马遹是另外一个选择,但只“广陵王”的头衔,听起来的分量有点不太够,不是吗?要是广陵王是太孙还好说,但他如今只是个庶长子,一个他爹即将再娶正妻、地位尴尬的庶长子。>
卫玠想了想,实在不行就只能还是让司马衷上了,提前多和司马衷演练彩排几遍,应该能行。>
拓跋六修没说话,只是打定了今晚皇宫一日行的主意。他如今的可活动范围已经十分宽广了,足够他在不惊动卫玠的情况下,在卫家和皇宫之间穿梭无数个来回。>
咳,说的再好听,卫玠眼下最需要做的,还是让他的“朋友”们真的答应他去太学。本身没有官位的人好还说,得个博士、祭酒,对于他们已属难得;但已经有了官位的,让他们同意再兼职太学博士或者祭酒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管如何,这次的宴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卫玠宴请诸友的酒楼,就是上次洛川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