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的卫玠最终还是完成了他的论述准备, 赶在他祖父卫瓘睡觉之前,敲响了老爷子书房板门。>
直棂窗下,卫老爷子正在挑灯夜读,最起码他表现出来的样子是这样没错。>
等卫玠进来后, 卫老爷子就放下了手中充满了墨香的卷轴,都不需要卫玠开口,卫瓘只单看卫玠的表情,就已经猜到了卫玠的来意:“彦辅(乐广的字)还是把前段时间朝上的事情告诉你了。”>
这不是疑问句, 而是笃定。>
卫玠冲着卫瓘讨好的笑笑:“阿翁你真的没学过掐指一算什么的吗?”>
卫瓘不上套, 只是抬手敲了一下桌面,对卫玠直言:“你可以开始说服我了, 如果说服不了, 你就还是乖乖按照我说的去做。”>
“我会尽我所能的,长官!”>
长官这个词始自《管子》, 《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指代的就是地位较高的官吏,有时候也会直接泛指官吏。卫玠这么说了之后, 卫瓘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反倒是卫玠说完就后悔了,觉得那充满了浓浓的违和感。>
七十多岁依旧精神奕奕、龙行虎步的卫老爷子, 无所事事的站起了身, 等着卫玠回神, 这个过程里, 他假装欣赏起了书房墙壁上挂着的一副古画, 实则……他的老花眼到了灯光昏惑的地方其实根本什么都看不见。>
卫玠在自我纠结够了之后,这才开始了他的论述。>
代表了寒门的洛阳太学,和世家的国子学之间,卫玠连一秒钟都没有犹豫的就选择了洛阳太学。>
卫老爷子在心里道了句,真是一点都不意外。>
卫玠从小就是个很与众不同的孩子,抛却他过于惊人的容貌不谈,他在其他方面也充满了各种惊人的点。他的想法,他的性格,他的……温柔。>
不管卫玠罗列多少他想去洛阳太学的理由,卫瓘都可以肯定,这里面绝对有一条是“卫玠不想他们为难”,但卫玠却不会拿到明面上说。所以,卫瓘已经打定了主意,不管卫玠说什么,他都会坚持他最初的想法,送卫玠进一个世家子弟应该进的地方——国子学,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好吧,最近朝堂上长时间的拉锯,让“容易”这个词显得有点假,但是再难他也会想方设法成功的,要不他这个司空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卫老爷子当时绝想不到,在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卫玠真的能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他全部的想法。>
卫玠先声夺人的第一个论点是这样的:“世人多以学校为傲,而我会让我的学校以我傲。”>
一般人介绍自己的学历时会这么说,我毕业于哈,麻,北,清;而真正厉害的名人,他们会被他们的母校说,谁谁谁毕业于我们这所大学。>
前者,学校是他们炫耀的点;后者,他们是学校炫耀的点。>
高下立现。>
用时尚界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的潮流,不是你拼命的去追赶流行,而是让流行拼命的追赶你。>
也许在如今看来,世家子弟去上洛阳太学是一件很跌份、容易遭人耻笑的事情;但谁能保证在卫玠上了洛阳太学之后,这不会成为世家圈又一个盲目跟风的新时尚呢?>
如何让洛阳太学崛起,卫玠放在了后面慢慢说。>
眼下,首先他得需要向他祖父证明,他有那个本事带起整个洛京乃至西晋的潮流观,就像是何晏当年做的那样,嗑药不是个什么好事,但因为何晏的名人效应,五石散在其后的近千年间都是奢侈品的代名词。>
卫玠表示,有他上学的洛阳太学,也会变成那样。>
其中最简单的证明就是上巳节那日,卫玠要骑马,所有的世家子便都在骑马;卫玠要坐车,所有人就都跟着他要坐车。>
“如果您觉得这还不够,我们可以做个试验。”>
“试验什么?”>
卫玠从拓跋六修那里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叫侧帽风流。>
是《北史》中有关于北周的权贵、后来的隋文帝的岳父独孤信的一段年少往事。孤独信在秦州时,有日因为出城打猎晚了,回来的路上就选择了疾驰,帽子被风吹的微微斜侧。复日起来,他发现当日守城的官吏士兵都侧戴起了帽子,过了没多久,全城、乃至邻近的人,不分士庶,全都流行起了这种戴法。>
孤独信是北周贵族,出了名的美男子。>
卫玠出身世家,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肯定也不差,甚至比孤独信要拥有更多的粉丝。>
卫玠没什么太好的创意,只是把侧帽,换成了弱不胜衣的披着一件羽衣在外面,没有真正穿入袖子里的那种披,迎风荡起,羽衣猎猎。>
卫玠只是在某日上午,乘着羊车在大市上晃了一圈,当天下午,卫老爷子去赴友人的宴会时,就已经看到友人家的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