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刘协的正式诏书下达到邺城,诸葛亮这位新鲜出炉的冀州牧,就走马上任了。冀州是中原第一大州,地广钱丰,敖烈一定要留一位肱骨之臣镇守并管理冀州,他才能够放心。把诸葛亮留在冀州,敖烈有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冀州钱粮丰足,人丁兴旺,是北方六州最繁华、最富庶的地方,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北方六州的经济中心,敖烈必须要留一个有才能的人来管理才行;另一方面,冀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敖烈进军中原的桥头堡,南边与兖州、司隶校尉部相连;东边比邻青州、东海;而这些地方可都是中原要地,除了司隶校尉部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掌握在曹操的手里,这些因素,要求留下来镇守冀州的人不但要有出色的内政手腕,还要具备卓绝的军事素养。鉴于这两点,敖烈才让诸葛亮担任冀州牧,正式把诸葛亮推上前台。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诸葛亮出任冀州牧的同时,敖烈还为他留下了三位好帮手。诸葛亮的好友徐庶被敖烈提升为冀州牧长史,协助诸葛亮处理冀州的内外事务;同时度辽将军张郃以及安北将军徐晃也被留了下来,负责训练军士,统率部队,并肩负着抵御曹操的潜在任务。
上任之后,诸葛亮在敖烈的授意下,对冀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诸葛亮传檄镇守在魏郡的曹洪,要求他退出冀州,保全冀州的领土完整。曹洪很快给诸葛亮回了一封书信,说兹事体大,他不能做主,要向曹操申请命令,请诸葛亮耐心等候。对此,诸葛亮倒是并没有很在意,曹洪的表现在他的意料之中。不过诸葛亮相信,曹操一定还没做好和燕军开战的准备,大战过后,无论是曹操还是燕军,都需要休整,以曹操的精明,他绝不会在这个时候霸占着魏郡不放的。那样就等于是向敖烈起挑战了,要回魏郡只是迟早的事。
其次,诸葛亮对刚刚结束的大战做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在这次大战中,共计俘虏了三十三万降军,另斩十万余人。在处理俘虏的问题上,诸葛亮秉承了敖烈去芜存菁的做法,从中挑选出精壮十武官员们分列两侧。等到众人都坐好了之后,敖烈从怀中拿出了一道早已写好的诏令,上面记载着对麾下众人的封赏。
文官方面,冀州牧诸葛亮受封为相国,加封武乡侯。相国的权责地位与朝廷中的丞相相同,只是叫法略有不同。荀彧受封为太尉,加封敬侯;贾诩受封为太傅,加封寿乡侯;扶余太守陈群被调回燕京,接替诸葛亮以前的职务,担任燕王府司马之职;张既也被调回燕京,卸去原职,出任尚书令;主簿蒋琬升任中书令;田丰升任谏言侍郎;杜畿升任司农;敖烈的亲生兄长刘和升任司空;老臣阎柔升任光禄勋;李严升任御史中丞;渔阳太守董和升任政务府丞,主管政务府事宜;陈宫升任军事府丞,主管军事府事宜;徐庶升任太常,原职冀州牧长史之职不变;邓芝升任执金吾;李儒升任监察使,掌管暗影和监察司;王浑和马钧受封为正副将作大匠。其中,张既、杜畿与刘和的官职,与朝廷中的大司马、大司空等三司权责相同,因为燕国毕竟只是个王国,因此去掉“大”字,以彰显对朝廷的尊敬。
地方上,通州牧鲁肃、明州牧田豫、光州牧崔琰原职不变,均加封为乡侯;吕布的并州牧之职则正式卸任,由在燕京学府中深造的郭淮接任;顾雍被扶正,领幽州牧之职,加封醴陵侯。在后世的史书中,名动天下的十方全才至此雏形初现,分别是安邦之才诸葛亮、王佐之才荀彧、筹策毒士贾诩、政能之才张既、密重之才顾雍、帝师之才鲁肃、治世之才蒋琬、器量之才王浑,再加上后来投效到敖烈麾下另外两位能人,被共同称为十方全才,这十个人,在日后撑起了燕国的脊梁,一起成为了燕国的开国功臣。
武将方面,敖烈选出了五员大将,赐封为五虎上将,这五虎上将,每个人都是功勋卓著,武功盖世之人。分别是贪狼天将、温侯吕布;白虎天将赵云,加封顺平侯;破军天将马,加封威侯;射日天将黄忠,加封刚侯;武曲天将太史慈,加封孝侯。在汉朝的官职体系中,原本是没有这样的官职的,敖烈为了彰显五虎上将的功勋和武勇,特意制定出来的。此外,因麒麟军在讨伐袁绍中的卓越表现,甘宁被封为锦帆天将,水军都督之职不变;许褚被封为骠骑将军,加封牟乡侯;典韦被封为卫将军,加封中乡侯;魏延受封为车骑将军,加封南郑侯;张绣受封为征北将军,加封宣威侯;张辽受封为征南将军,加封晋阳侯;徐晃受封为征东将军,加封阳平侯;张郃加封为征西将军,加封建昌侯。这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徐荣则是燕军普通军士实际上的总教官,很多的军士都接受过徐荣的训练,而且燕军演练的阵法,也是徐荣编纂的,可以说,燕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徐荣这位幕后英雄功不可没。至于华佗,他医术精湛,不但对军中的伤兵有救命之恩,还无私的把自创的五禽戏传授给战士们,让他们得以借此强身健体,同样是实至名归的幕后英雄。敖烈知道他们不愿做官,因此只封给了他们一个虚衔,不用他们每日都来燕王府点卯,但却命令主管政务府的董和,每月按时放双倍的俸禄。
至此,燕国的脉络逐渐清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