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日月变迁。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在这三年中,敖烈不仅将无极九阳功练到了大成的境界。而且跟随着童渊学习百鸟朝凰枪,并将百鸟朝凰枪糅合到自己的枪法中,自创出一套让王敖和童渊两大枪神,都惊叹不已的两仪破阵霸王枪。这套枪法可以说是集后世太极枪法、楚霸王项羽的翻手十武官员也都陷入了沉思。敖烈站起身来环顾了一眼四周,然后大步走到大厅中间,朗声说道:“州牧大人,末将以为应当两相权衡取其轻,匈奴人天性残暴,再得乌桓人之助无疑是如虎添翼,更加助涨他们的凶残,此乃是我大汉边疆的一大心腹之患;然则,若是放任乌桓人南下掠夺边疆百姓,必将生灵涂炭,致使边境不稳,从而使我大汉边境名存实亡,此是牵一而动全身的祸患。所以,末将以为应当保全百姓安危,以安百姓之心;而后击退乌桓,以震乌桓之胆;最后剿灭匈奴,以绝匈奴之种。”因为是军议,敖烈显然不能称刘虞父亲,但是敖烈自己已是身为人主,也不可能像其他幽州官员一样,称刘虞为主公,所以敖烈只能折中了一下,称刘虞为州牧。
刘虞听完敖烈的话之后,仍然有些犹豫不决。本身刘虞的专长就是体现在治理政事方面,而不是临阵决断、领兵打仗,说白了,刘虞是一个出色的内政型人才,但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见到刘虞依然犹豫不决,宁远校尉史涣粗声嚷嚷了起来:“主公,墨寒将军说的对,这一战,我们非打不可,依俺看,就不必再商量了,赶紧整军备战才是要紧。”
刘虞看了史涣一眼,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向了长史阎柔:“仲兴,你怎么看?”阎柔见刘虞问到自己头上,略微一沉吟,说道:“主公,柔以为,墨寒将军所言不差。北方蛮夷天性残暴,若是我等退让一次,他们便会认为我大汉可欺,之后就会变本加利,变得更加凶残。”
这时,都尉齐周和别驾田楷也站起来说道:“我等均以为墨寒将军所言甚是有理,万望主公早作决断。”
当下刘虞也不在犹豫,拿出一支令箭朗声说道:“既如此,那么我们便要让犯境的乌桓人有来无回。史涣听令,着你整顿军马,务必于三日内整顿完毕,以便我军出征。”
史涣大踏步上前,接过刘虞手中的令箭,大声答道:“诺!”
刘虞再次抽出一支令箭说道:“齐周听令,着你火前往辽西,命辽西太守公孙瓒率三千军为右翼!”
“诺!”
第三次拿出令箭,刘虞递给了田楷:“田楷听令,着你前往涿郡,命涿郡太守崔琰率三千军为左翼!”
“诺!”
沉思了一会,刘虞再次拿出一支令箭,却没有着急下达命令,而是在文武官员脸上扫视了一圈之后,才轻轻叹息了一声,将令箭点向了敖烈:“敖烈听令,着你率本部人马为前部先锋,本将在拨给你两千人马,你可去史公刘将军那里随意挑选!”
敖烈大步走上前,双手接过令箭,大声说道:“诺!”
看着敖烈坚毅的面容,刘虞心中一阵恍惚。从内心来讲,没有任何一位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去做先锋,毕竟,先锋大将这个位置虽然让人羡慕,但是,往往先锋部队是死亡率最高的部队,每战必定先行和敌人交手,再加上有可能被伏击、被切断粮道等等不可测因素,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然而,刘虞却不是一个因私废公的人,无论是从鼓舞士气的角度,还是综合实力的对比来说,敖烈都是最适合担当先锋大将的人选。
坐在大厅中的一众文武官员也都体会到了刘虞此刻矛盾的心情,阎柔站起身来,走到刘虞身边小声说道:“主公勿忧,墨寒将军有‘小霸王’之称,勇冠三军,更兼麾下武官员也都站起身来,自肺腑的对着正在向大厅外走去的敖烈道:“我等恭祝虎威将军旗开得胜。”敖烈一边向众人抱拳答谢,一边走出了大厅。
看着敖烈远去的背影,刘虞收拾起纷乱的心绪,再次令:“阎柔、鲜于辅、鲜于银,着你三人收拾粮草,等待史涣整顿完备军马之后,随本将率大军出!”
次日,敖烈率领武官员前来送行。只见敖烈一身戎装,顶盔贯甲,身后披着一条雪白的披风,端坐在雪白的照夜雪龙驹上。照夜雪龙驹这几年来也长成了高头大马,极为神骏。
在敖烈的身边,策马站立的正是他的两位师弟,张绣和赵云。两人也是身穿铠甲骑在各自的白马上,和敖烈交相辉映。三个英武少年,三条钢枪,三匹白色战马,显得英武非凡。
在敖烈身后的两匹白马上,坐着荀彧和田畴两个谋士。两人身着长衫,头戴额冠,尽显文人气息。
离敖烈身后十步远的地方,张辽手执长柄钢刀,横刀立马,尽显大将之风。
张辽身后,是整齐的排成五排的血杀营精锐,每个人的头盔上都插着一根白色的羽毛,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是无比的坚定,透露着勇往直前的气势。他们的身上穿着精良的柳叶铁甲,手中握着钢刀,背后背着手弩,坐下清一色白色的战马,就连战马上都覆盖了一层铁制的马铠,只露出口鼻和眼睛。这些血杀营精锐,只是一动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