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毕竟,还在创业阶段,所以日子也是紧巴巴的。>
朱标自然不是现在那些,从小就生长在皇宫之中的皇子们可以比的。>
他算是真正见识过,民间疾苦。>
自然很清楚,粮食的价格究竟是什么样的。>
四两银子一石,就连他这个太子,都觉得有些太过昂贵了。>
就更不要说,那些真正的百姓了。>
“回父皇……”朱标努力思索着,将自己所想的全部说了出来。>
“皇叔现在规定的价格虽然高昂,可是俗话说的话,物以稀为贵。”>
“大同现在粮食价格贵,只是因为旱灾导致颗粒无收,大同没有粮食而已。”>
“一旦那些商人们,将大批粮食运到大同,导致大同的粮食过剩,粮价自然而然的就会降下来。”>
朱标虽然不是现代人,不过毕竟也收到过朱瀚的一些熏陶。>
更何况,作为古人,他们只是见识没有那么多而已,又不是傻。>
最简单的经济理论,朱标当然还是懂的。>
只可惜,朱元璋很明显没有上当。>
只揪住一点不放,沉声追问道:“朕没问你以后的粮食会不会降价。”>
“朕只想知道,现在面对天价的粮食,大同的百姓究竟要怎么活下去?”>
“这……”朱标深深的低下了头。>
刚才他就是故意在淡化这个问题,因为他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自己的皇叔究竟要怎么做。>
对于这个问题,朱标甚至跟自己的幕僚们谈过,结果这些人也没有一个,能弄明白朱瀚的想法。>
即便如此,朱标其实也并不怎么担心。>
自己的这位皇叔,曾经可是创造过不知道多少奇迹。>
这一次,他觉得朱瀚也恨到有解决的办法。>
只是朱标不知道,朱瀚究竟要怎么做而已。>
“这什么这?跟你那个不争气的皇叔一样,做事只凭一时冲动,从来不估计后果。”>
“你可是大明的太子,如果做什么事都如此冲动不计后果,朕还怎么把这江山交给你?”>
朱元璋指着朱标的鼻子,足足训了他大半天,把朱标训的郁闷万分。>
如果不是因为朱元璋实在太忙,也有政务需要处理,这个时间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马皇后适时的出现,给了朱元璋一个台阶下。>
“好了,标儿也知道错了,以后肯定会改正的,你也少说两句,先准备用膳吧。”>
急匆匆的吃完饭,朱标一分钟都不敢多待,急匆匆的离开了皇宫。>
虽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不过从朱元璋对朱瀚的称呼上。>
朱标觉得,自己的劝谏,应该还是有点效果的。>
在朱标离开之后,朱元璋脸上的愤怒,彻底的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种满意的大笑。>
“标儿还是太年轻了,性子不够沉稳啊。”>
话是这么说,可是看朱元璋脸上那掩盖不住的笑容,就知道他的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
“你啊,也不要要求太多了。标儿这个年纪,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也算是不错了。”马皇后缓缓摇头:“如果太过沉稳,反而未必是好事。”>
朱元璋却是受气了笑容:“咱也知道,标儿这些年受了不少苦。”>
“可没办法,谁让他是咱的儿子呢?这些苦,别人可没办法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