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设备,速度也快了很多……>
样品很快寄到了米国,叶雨泽自然也不懂,他让二红她们负责检验,并且把凯丽也喊了过来。>
结果,几个女人看见玩具就疯了,一个个抱着就不撒手。太可爱了……>
结果自然是必须要,越多越好。>
北疆的长绒棉质量世界闻名,大部分都用来出口了,做成的玩具,质量怎么可能差?>
叶雨泽欣慰的看着这几个激动的女人们,心里也满满的成就感。这事情成了,以后兵团人的生活,肯定就彻底不一样了。>
一个月后的深夜,王石磊站在仓库门口,看着满满的一仓库玩具,心情复杂又激动。>
月光从窗口照进来。那些精心制作的小熊、骏马、花朵仿佛都在轻轻晃动。>
手机突然震动,叶总发来消息:“样品完全合格,订单已经发出,但一定要注意质量和卫生要求。”>
王石磊习惯的一个立正:“是,保证完成任务!”>
喊完这句话,他才反应过来这是手机,不由得笑了起来。>
然后摸着口袋里那个被他揉得皱巴巴的棉花小熊——正是训练第一天自己做的“失败品“。>
如今这个歪歪扭扭的小家伙,已经成了他最珍贵的纪念品。>
远处传来战士们的欢笑声,他们正在为下一批订单做准备,而连部的墙上,新挂上了“棉花雕塑培训基地“的牌子。>
晚风裹着棉花特有的清香拂过脸颊,王石磊突然觉得,这些柔软的纤维里,藏着比枪炮更强大的力量。>
它们能把荒芜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像军垦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的传奇。>
连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他们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王石磊让他们背着枪和行李,进行了一次拉练。>
这些娃总算还不错,虽然掉队的不少,但总归都坚持下来了。>
以后一星期拉练一次,成了连里的常态,王石磊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你们是军垦子弟,你们也是兵!”>
一连成了整个十六师的培训基地,师里把各种玩具分类,分配到不同的连队。>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产品质量有保证,数量也会提高。>
为此,师里还成立了公司,作为出口创汇的基地,王石磊作为第一个发起人,成了公司总经理。>
因为毛绒玩具属于手工活儿,所以并没有盖车间和厂房,都是在自己家里做成之后,再进行后期整理和灭菌。>
晨光刚染亮连部白墙,王石磊的大嗓门就穿透晨雾:>
“全体注意!今天进行出口前最后一次质检,一个线头都不许放过!“>
晾晒场上,二十台紫外线灭菌车正嗡嗡运转,战士们戴着口罩,小心翼翼地将成型的棉花玩具悬挂在网格架上。>
阳光穿过透明防护罩,在毛绒表面镀上一层流动的光晕。>
机械师老吴蹲在设备旁调试温度,额头沁出的汗珠滴在布满油渍的工装裤上:>
“这批玩具要漂洋过海,灭菌必须达到医用级标准!“>
质检室内,张婶带着几个年轻姑娘组成“火眼金睛“小组。>
她们手持放大镜,逐寸检查每针每线。新兵小孙突然举着个歪脖子小熊惊呼:>
“张婶!这耳朵少缝了两针!“>
张婶接过玩具,用银顶针轻轻按压填充棉:>
“这不是漏缝,是塑形时留的褶皱,得这样处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